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广东金改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30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明显提速。作为经济强省、金融大省,广东也承担起了金融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发布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指数;发行自贸区首只交易所市场公募熊猫债,成立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率先实现粤港跨境电子直接缴费。

  借助这些改革创新,广东金融业积极向实体经济“输血造血”,为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国区域金融改革项目最多

粤区域金融创新

迈上新台阶

  2014年2月,江门市被列入人民银行总行国家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是目前全省唯一的试验区。3年来,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江门让“市场之手”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信用评级应用。

  成立于1999年的广东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力公司”),是一家以研发、产销液压起重机、搬运机械等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民营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拥有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物流设备制造基地。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2016年参与了第三方信用评级,评定级别为A+。由于研发、生产投入较大,公司的‘钱袋子’一度特别紧张。有了这一评级,结合公司自身经营情况,江门融和农商行很快就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套融资方案。”牛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江门融和农商行不仅增加了授信额度,发放了1900万元研发贷款,支持企业研发;还给予优惠利率1—2点,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其实通过信用评级获得“甜头”的企业远不止这一家。到今年上半年,江门累计已有1428家类似牛力公司这样的中小微企业与评级机构签订协议。其中792家企业完成评级,获得贷款257.64亿元,比评级前增加49.37亿元,减轻利息负担9951.24万元。

  与此同时,江门辖区各金融机构通过借力外部信用评级,给予149家信用评级达BBB以上的企业进行了转贷业务,累计12.08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028.5万元。

  江门信用体系建设还只是广东区域金融改革开放的“一隅”。5年前,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获批;2014年,广州南沙获批开展深化粤港澳台金融合作改革创新;一年后,广东自贸区挂牌,开展跨境金融等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此外,梅州、云浮、汕头又分别获批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今年6月,我省成功获批以广州花都区为核心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广东已成为全国区域金融改革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诸多改革试验区先后落地,“百花争鸣”,见证了广东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发展历程,未来也将续写广东金融强省新的篇章。

广东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

先行先试政策

落地生根发芽

  在众多高级别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广东自贸区的一举一动无疑最受关注。挂牌两年多来,广东自贸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金融成绩单:

  深圳前海争取到40条金融目录,推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中心等建设;广州南沙金融创新“15条”落地,重点发展融资租赁、航运金融、跨境金融等特色金融业;珠海横琴引进澳资银行、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融资等取得突破;广东自贸区入驻金融机构和创新型金融企业超过5万家,居全国各自贸区首位。

  尤为可喜的是,人民币在广东自贸区的结算地位不断提高,从2015年4月21日至2017年6月末,南沙、横琴自贸片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4884.1亿元,占区内本外币跨境收支超过八成。

  作为广东自贸区中的一个片区,由国家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加身”的南沙,则承载着广州和广东未来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构想。

  围绕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南沙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新枢纽。

  比如,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直贷、跨境资产转让等多项跨境金融创新试点;设立了“农业银行粤港澳跨境业务创新基地”“中国银行全球金融服务基地”等多个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国内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同时,南沙自贸片区还积极出台专门的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引导融资租赁企业为南沙港口建设、船舶制造产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同时为粤东、粤西等地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支持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7年7月,南沙共有融资租赁企业308家,注册资金总额已达到913亿元,业务累计合同额超过1300亿元。此外,还有粤财金租、珠江金租落户南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依托南沙的国家战略地位、区位优势和创新政策,南沙私募股权基金业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7月,南沙共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21家,总注册资本超过1708亿元。

  “未来,南沙自贸片区将携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合力优化南沙风险投资环境,利用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将南沙打造成风险投资、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未来成为辐射华南、联通港澳、面向世界的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南沙金融局负责人表示。

建设“一带一路”金融高速路

人民币成跨境

结算主要货币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2016年,广东是国内与沿线国家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占全国20.9%。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东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银行业(不含深圳)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共172个,授信总额3033.38亿元。在信贷支持下,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稳步增长。

  今年1月—7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8403.9亿元,增长23%,其中,对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35.4%、32.3%、18.6%和44.3%。

  伴随着广东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东与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需求亦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1879.3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国的2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14369.2亿元,人民币逐渐成为广东与沿线国家跨境结算的主要货币。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进一步深化,也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贸易投融资活动便利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提升,则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点、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为17.2亿美元,而到了2016年,广东对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65.3%。

  其中,广东民营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是一大亮点。近年来广东民营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整体呈增长趋势,成为投资主力。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共有317家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其中民企境外投资119家,占比38.5%

打造自贸片区金融创新“横琴样本”

横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超50%,为珠海珠西高端制造发展强化金融支撑

  今年年初,内地首家葡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开业;2月,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金投租赁”)发行首笔资产证券化产品(ABS);6月,全国首个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国家平台上线……濠江之畔,横琴自贸片区,金融创新与改革的“一池春水”正在不断激活,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横琴金融业快速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横琴特色的金融创新发展样本,对加快横琴开发、加强粤港澳经济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6月末,横琴新区金融类企业5189家,注册资本达639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9.26亿元,占全区GDP12.5%,拉动GDP增长5%。

  下一步,横琴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主题,以港澳金融合作为特色,加速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进金融业再上新台阶。

创新突破▶▷

金融业态日趋多元

创投高地逐步显现

  6月19日,横琴金投租赁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ABS)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公开发行,发行额度达13亿元人民币。这是第一个首次发行ABS就超过10亿元的广东租赁公司,也是国内少有的出表型融资租赁ABS产品,直接降低了公司的杠杆率。

  “通过证券化交易安排,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以较低的成本创新国企融资渠道。”这是横琴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新亮点。事实上,作为自贸试验区,横琴金融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据了解,横琴参与、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9个金融创新案例中的8项。其中,全国首发了“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八大“最佳实践案例”之一;横琴莲花大桥穿梭巴士首次实现金融IC卡在跨境公交领域使用,列入广东省首批27项可复制推广经验的改革创新措施之一。

  与此同时,横琴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持牌金融机构不断聚集发展,创投高地逐步显现。除银行领域迎来首家澳门本土银行进驻外,在保险领域,珠海第一家全国性法人寿险公司——横琴人寿正式投入运营。它与去年落户的久隆保险一起成为“一寿一财”的保险法人双子星。横琴新区“银证保”三大金融行业的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达11家。

  新兴金融业之中,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是一大亮点。目前,横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295家,私募基金产品495只。众多全球著名投资机构纷纷在横琴设立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IDG、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KKR等。截至今年6月末,横琴共有投资类企业3809家,创投高地逐步显现。

  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金融政策的有效落地以及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横琴新区设立以来,国务院以及“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对横琴相继发布了29项金融创新政策。目前为止,横琴已落实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33项政策中的26项,落实“金改30条”21项政策中的18项。

回归本源▶▷

疏通金融服务渠道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通过金融创新,疏通各类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服务珠三角的高端制造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横琴金投租赁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6月19日公开发行的ABS产品,入池的18个融资租赁项目中,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行业约占整体资产规模一半以上。

  事实上,随着横琴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也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更强的支撑。其中,融资租赁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已发挥强大的作用。

  仅横琴金投租赁一家,上半年就投放超20亿元的金额,累计投放金额近70亿元,先后为银隆新能源、光宇电池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已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珠江口西岸最大的融资租赁企业。

  华通融资租赁也是横琴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半年,横琴华通租赁投放金额超34亿元,开业以来累计投放81.82亿元,在高端制造业、智慧城市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领域重点发力,有力解决了生产企业扩大产能的资金缺口。此外,横琴国际融资租赁公司累计投放规模超18亿元,支持新能源医疗和高端制造业。

  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投资基金。在落户横琴的众多基金项目中,有两只规模超过100亿元格外引人注目。今年6月9日落户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其首期规模约200亿元,主要投向省内重点项目以及与广东自贸区建设相关的、利于粤澳两地经济民生的优质项目。另一只是广东粤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珠江口西岸的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6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横琴)试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全国首个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国家平台,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珠海模式”,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打通了关键环节。目前,其放贷金额达到2260万元,服务23家企业,在售知识产权资产408项,完成专利交易62件。

特色金融▶▷

对接港澳做强跨境金融

资本助力澳门产业多元化

  1月18日,大西洋银行横琴分行在横琴总部大厦举行开业典礼,成为澳门首家葡资银行在内地设立的营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横琴分行是大西洋银行拓展广东金融业务的里程碑。”大西洋银行行政总裁郭冠梁说。

  大西洋银行横琴分行的开业,是横琴深化与港澳合作、促进特色金融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与港澳合作的不断深入,坚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横琴,已经打造出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横琴样本”,琴澳跨境金融业务也不断突破。

  其中,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跨越式增长引人注目。自2010年试点以来,横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超2460亿元,横琴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企业35家,区内备案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个数达8个,备案金额达510亿元。港澳居民跨境住房跨境按揭业务累计收汇已超过6.63亿美元。

  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也推动了琴澳两地的深度融合。工商银行横琴分行与工银澳门共同研发了“琴澳粤通卡”,为两地牌车主提供停车费、通行费等缴费便利;首批10台澳门单牌车进入横琴,人保财险横琴支公司为澳门单牌机动车辆提供了保险保障。

  此外,横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有力促进了澳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澳门青年创业谷设立5000万元创业谷天使投资基金,共引进澳门青年创业企业108家,累计孵化208个项目,累计16家企业已获融资超2.6亿元。

  据了解,《横琴新区关于支持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业的若干措施》有望近期出台,横琴将着力推动琴澳金融机构两地互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动两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葡语系国家市场,大力支持澳门发展融资租赁业,探索推动建设澳门特色金融产业园,支持两地旅游、消费金融合作发展。

  “未来要继续充分利用广东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建设等政策优势,以港澳金融合作为特色,推动横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支持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业,全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横琴新区金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顶部 微信
扫一扫关注我们